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南昌市2018年金融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

访问量: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金融工作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总体呈现五稳三忧的态势。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全市金融工作实现“五个稳”

1、稳步做大金融总量。一是主要金融指标平稳增长。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733.1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省比重为30.4%;贷款余额12124.6亿元,同比增长17.0%,占全省比重为39.7%,存贷比达到113.0%。全市保费收入突破200亿元关口、达到201.5亿元,扭转年初下滑势头,同比增长5.3%,增速较全省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为26.7%。二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日益凸显。全年预计完成金融业增加值387.6亿元,占GDP比重约7.3%,占第三产业比重约16.0%;完成金融业税收112.7亿元,增长14.8%,金融业已成为南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第二大纳税行业。三是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江西银行成为“江西金融第一股”,江西高速财务公司正式开业,恒邦保险新增三家省级分公司,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启动运作,浙商银行南昌分行正式落户,全省首家民营银行裕民银行申报筹建获得重大进展。此外,担保、转贷、供应链金融等机构不断完善。四是金融集聚效应持续增强。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发展提速,举办第二届“红谷看金融”高峰论坛,组建全省首家区级金控公司,累计落户各类金融企业超1000家,兑现各类奖励和补贴超2亿元,一栋栋金融机构总部大楼勾勒出南昌最美天际线。

2、稳步夯实资金投放。一是“争”银行信贷资源。引导驻昌金融机构围绕我市“强产兴城”战略提供信贷支持,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争取银行产业项目贷款,全市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1759.1亿二是“抢”产业投资基金。为支持“重资本轻资产”招商,我们在政策面、资金面较为严峻的形势下,与时间赛跑,抢在财政部“23号文”和“资管新规”出台前到位滕王阁产业发展基金122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投放46.8亿元,有力支持了兆驰科技、欧菲科技、乾照光电、上海龙旗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三是“助”中小企业融资。加快国有出资全覆盖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已对工控产业担保公司增资到6亿元。向各驻昌银行和转贷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过桥”成本的通知,全市转贷公司累计提供转贷资金310.7亿元,降低企业“过桥”成本超2亿元。

3、稳步发展资本市场。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建立市领导挂点重点拟上市企业制度,市政府肖玉文常务副市长挂帅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带队逐户走访重点拟上市企业,将企业上市工作纳入县区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服务企业上市“绿色通道”“一企一策”等协调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全方位扶持和奖补,2011年以来已兑现各类奖励超2亿元。三是强化培训指导。举办企业境内外上市、直接融资等各类培训会10余场,对接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来昌走访宣讲,组织中介机构深入企业开展专业辅导。2018年,我市上市工作呈现“新增2家(江西银行和神雾节能)、控股1家(长方集团)、申报2家(辰林教育和开原旅游)、备案2家(中国瑞林和晶安高科)”的良好局面截至2018年末,全市上市公司26家,占全省比重为39.4%;全市已挂牌新三板企业44家,占全省比重为30.1%;在江西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218家,占全省比重为24.0%;完成直接融资1405.4亿元,占全省比重为46.3%。

4、稳步推进改革创新。一是积极推进开发区金融创新试点。稳步推进高新、小蓝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金融创新试点工作,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完成搭建,即将投入运营。二是大力推进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今年我市人民银行总行确定全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城市后,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市金融办积极协调有关各方,金融IC卡已实现在地铁、公交等领域使用移动支付。三是有序推进产业发展投融资改革。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南昌市产业发展投融资指导意见》,对市属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提高产业投资效率、拓宽产业融资渠道提供政策指导,南昌市政控股率先获得AAA信用评级。四是深入推进科技金融试点。今年,市科技发展引导基金的第一支子基金正式设立,支持4家银行设立科技支行,与3家银行开展“洪城科贷通”合作,累计为160余家企业办理科技保险

5、稳步优化金融环境。一是深化风险防范协同。与中央驻赣金融监管机构建立金融重大风险协调机制,出台处置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打造重点企业金融风险早期识别系统。二是强化重点领域整治。对全市P2P机构开展四轮现场检查,依法对个别机构采取强制措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大力整治群众高度关心的“校园贷、套路贷、暴力催收”等乱象;严厉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安排处非专项经费154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清楼扫街风险排查,利用各类载体开展处非全覆盖宣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百万份三是加强法治金融建设。10月,我市在红谷滩、西湖区分别成立第一、第二金融法庭,实现对跨区域金融案件集中审理。四是提升金融人才队伍。6月末,第二批18名驻昌金融机构“双向挂职”干部经市委任命到岗履职。10月末,我市在上海首次举办全市领导干部金融知识培训,有力提升领导干部运用金融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全市金融发展形势存在“三个忧”

1、非法集资形势仍然严峻。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市饱受非法集资案件困扰,“金三江”、“老庆祥”、“博越汽车”、“亿柏嘉”、“螃蟹云购”等一批跨区域的大案要案相继爆发,特别是“金三江”案件,受损群众多次组织大规模上访,并串联其他养老行业非法集资受损群众群访,严重影响我市金融和社会秩序稳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度有关案件、召开专题会议协调工作,而这些案件还没有清退结案,有可能还会引发群访。

2、P2P平台风险不断。随着国家严监管、去杠杆政策不断深入,流动性收缩传导至P2P行业,今年以来,全国各地超200家P2P平台陆续“爆雷”,跑路、失联、清盘、自首的闹剧反复上演,受损投资者不计其数。目前,我市有P2P平台23家,占全省总数的一半多,经过三轮现场检查,小猪理财已立案调查,待还金额超7亿元,投资者超万人,红谷滩管委会已成立专班处置善后事宜;还有部分P2P平台岌岌可危,存在较大风险。

3、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平仓风险较高。随着股市大幅下跌,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存在平仓风险,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正常经营和融资授信,如我市上市公司联创光电、联创电子、九鼎投资、恒大高新,以及在我市生产经营的欧菲科技、搜于特、黑芝麻、闽发铝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都很高,大部分超过70%。

二、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全市金融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争资金、扩机构、防风险、促创新,努力为打造大南昌都市圈、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一)争资金

1、争银行信贷资金。一是修订银行新增贷款激励政策,进一步调动银行信贷投放积极性。与更多驻赣商业银行签订全方位合作协议,推动与市政府、市属投融资平台签订协议的商业银行加大放款力度,争取总行切块信贷和政策支持,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扩大专项贷款投放。二是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原则,对照银行标准包装好一批项目;用好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政策,在符合国家监管政策的前提下,全力争取金融机构优先保障我市重点基础设施、一核两重”产业、乡村振兴项目融资需求,努力克服资金面偏紧和政策面趋严的困难,力争2019年新增本外币贷款超2000亿元。

2、争资本市场资金。一是整合修订现有政策,出台覆盖面更广、指导性更强、扶持力度更大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二是抢抓上交所“科创板”机遇,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研发投入大、成长性强的潜力企业,推进我市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上市。三是把握证监会对并购重组松绑和当前资本市场估值较低的战略机遇,聚焦我市重点产业,支持市属投融资平台控股上市公司;支持重点拟上市企业以借壳方式上市,引导外省上市公司将注册地迁入我市四是紧扣到2020年新增1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的目标,大力推进晶安高科、中国瑞林在主板,阳光乳业、联创宏声在中小板,3L集团、日月明测控、江铃改装车、瑞能半导体在创业板,辰林教育、中至数据、先锋软件学院在港交所上市进程,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开展直接融资力争2019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不少于3家,直接融资额超1200亿元。

3、争保险资金。积极对接险资入赣,加强与太平、平安、泰康等保险公司对接,遴选一批符合险资投放标准的项目,深化保险机构与市属投融资平台合作。

4、争社会资本。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金融链、通过金融链撬动资本链,支持市属投融资平台加强与各类社会资本及其管理机构合作,共同参与市场化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等。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合规PPP项目投资。

(二)扩机构

1、坚持招大引强。大力引进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来昌设立区域性总部,加快裕民银行批筹,加速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等大型金融产业项目落地,服务浙商银行南昌分行开业,积极对接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星展银行、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知名金融机构,争取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2、完善组织体系。坚持外引内建,大力发展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积极引进知名资产评估、融资性担保、保理、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机构,推动金融机构大数据中心、支付结算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绿色金融中心落户,做大做强南昌金控等法人机构,激发金融市场活力。

3、推动要素聚集。高质量推动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二次开发”,出台《全省金融商务区发展规划(2022年)》,修订《全省金融商务区优惠政策》,培育“红谷看金融”品牌。

(三)防风险

1、推进监管机制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做好机构改革,指导县区政府配强地方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立涵盖各类地方金融组织的业务监管系统

2、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着力抓好宣传、预警、排查、处置工作,建立全市非法集资预警监测平台,健全常态化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全面深入开展清楼扫街行动,稳妥审慎做好案件处置和群众维稳工作。

3、防范化解P2P风险。按照“严禁新增机构、严控业务存量,严惩违法犯罪”的思路,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面深入开展P2P风险排查整治,对重点P2P平台实行“一企一策一专班”,切实防范化解风险。

4、防范化解上市公司金融风险。联合专业机构组建初期规模20亿元的纾困基金,对我市遇到流动性风险或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尽责自救的前提下,以股债结合、市场化运作原则,多渠道构建风险共济机制,帮助上市公司化解危机。

(四)促创新

1、提升产业发展投融资效率。稳步落实《南昌市产业发展投融资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助推市属六大平台净资产做大、负债率降低、经营性现金流增强,实现主体信用评级提高;实施产业投资和基金投资双轮驱动,打造集市场化融资、专业化投资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投融资集团。

2、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线上平台按照“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原则,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共享、融资对接、信用评价、风险提示等服务。

3、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设立南昌市产业发展担保基金,为重大重点产业项目融资提供增信;加快完善以工控担保为主体的国有出资全覆盖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增信;同时,构建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等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4、提升园区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鼓励各园区围绕自身产业特点,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引入各类基金、融资租赁

扫码浏览